福彩3D独胆4精准预测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福彩3D独胆4精准预测 > 新闻动态 > 黄香九《秋韵》中的惊天隐寓(揭密来自:与其子黄谷的对话)

黄香九《秋韵》中的惊天隐寓(揭密来自:与其子黄谷的对话)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20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黄香九《秋韵》中的惊天隐寓(揭密来自:与其子黄谷的对话)

钟玲

图片

这幅《秋韵》陶瓷作品,来自2000年《中国画报》出版社出版的《黄香九陶瓷画集》。

观黄香九之作,常觉笔简意丰。《秋韵》犹为典范。画面用色大胆,大片的红色占据整个画面的一半,鲜红的枫叶自右侧斜逸于山前,叶片由近及远,大小相错,形态随意自然,笔墨浓淡相宜,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之意,一片喜庆祥和之色。远山以淡墨画出,略施赭石,稍点淡绿,达意即止。一只小鸟独立山头,仰天而鸣。小鸟与山同色,这里用笔大巧若拙,看似无精雕细琢之工,形神姿态却跃然纸上,有惊之欲飞之感,此鸟是全画精神之所在。

此作,乃有声之画!《秋韵》,秋之声也,此睛一点,顿生灵动,枫叶似在轻风中喃喃私语,鸟在迎风处细羽稍翻,清脆的鸟鸣之声仿佛不绝于耳。笔墨不多,却给人浓浓诗意,不由使人想起王维的《鸟鸣涧》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王维诗中有画,黄香九画中有诗,虽是不同时节,共同流露出对山中美好的景色的赞美,异曲而同工。

秋,万物凋零之时,常给人悲壮苍凉之感,素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寄托忧苦哀思的主题。画中“秋韵”却喜庆呈祥,生机勃勃之状,作者一反悲秋之常调,豪迈之意,溢于言表,恰似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秋词》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

作者以物言情。画中之鸟,正如秋日之枫叶,无惧风寒,愈寒愈艳。它登高望远,仰天独鸣,赞美这美好的秋天。通过画面,我们可以看见作者有豁达豪放,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,感恩天地,拥抱世界的人生情怀。这般情景,似乎比苏轼《定风波》中表现不惧风雨,悠然前行的诗句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”,在人生境界上似乎更显一份孤高与自信。这鸟是孤独的,但一定是卓越的。它站立山头,仰望星空高歌独鸣,给人的又是一种境界与意境。

“画繁容易,画简难。画细容易,画粗难。画形容易,画神难。画神容易,达意难。″《秋韵》画面至简,一山、一鸟、几片枫叶,寥寥数笔却情趣盎然,意境悠远,真可谓是笔不周而意无穷,言未尽而境无边。无须过多的笔墨,画面充满着诗意,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共鸣。其一笔一画都经过深度的提炼,具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,其用笔酣畅淋漓,大气磅礴,没有人工雕琢之迹,笔法恣意洒脱,墨趣天成。不求精雕细琢之工,而重传“神”达“意”之境。

作者在绘画创作中可说是构思奇巧,一些容易忽视的地方,却是画中精彩高妙之处,读者若不细加品味很难领会其中的深意。画中他有意把鸟上方天空“留白”留的很少,这让人感到鸟与天的距离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,鸟鸣之声,易达于天,也显示出山势极高,“鸟”在此登高而鸣不仅有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之境,而且含有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的一份高度自信和“一鸣惊人”的一丝隐意。

画中的题款往右边挤靠却有意下拉,这样做不仅突出了鸟,也把天空的高度给衬托出来了,使“天”在这较少的“留白”空间里,显得格外的空旷高远。

这幅《秋韵》作品为黄香九2000年所创作,也正是《中国画报》出版社出版《黄香九陶瓷画集》之时。可见作者似通过这幅作品以画言情,述心中之志。这只“鸟”或许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,他用自己独特的“黄香九陶瓷水墨彩”在陶瓷艺术界、书画界开宗立派,满腹豪情登高独鸣,谱写出对生活的热爱,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!

明末清初大画家“八大山人”朱耷好画孤鸟,与黄香九作品同属于中国文人画,“八大山人”画中之鸟,白眼看人,“笔点不多泪点多”,不喜着色,善用水墨,墨色素雅,其意境荒凉伤怀,有愤世嫉俗之感。

黄香九这幅作品,色泽艳而不俗,吉庆有余,傲霜迎风,似有登泰山之巅,一览群山之意,登高一呼,众山响应之势,意气风发,看若平淡无奇,实则气势惊人。虽为万木枯落之秋,红枫傲霜,环山似火。这般豪放之境宛如毛泽东诗词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,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”。画出这般的作品,需何等的胸襟与气魄,方能达到如此的境界!

黄香九与八大山人均善用委婉含蓄的笔墨来表达自身的情感,抒心中之意,笔墨不多,意境深远,二人笔下均为孤鸟,但画面情景格调冷暖不一,却各具特色。

“黄香九陶瓷水墨彩”,陶瓷艺术效果宛若宣纸水墨国画,为瓷中一绝,世人称奇不已。

这件陶瓷作品格调高雅,简洁生动,平中见奇,构思凝练,意境悠远。

今拙诗一首,以表达我对黄香九老师的钦仰之心和追怀之意。

品黄香九老师陶瓷水墨彩——《秋韵》有感

万物凋零花叶残,枫红犹胜春时花。

苍天有爱赐颜色,独立山头歌月华。

后续

有一次赶巧,正好碰到了陶瓷艺术家黄香九之子黄谷老师,在闲谈之余,我随即拿出《秋韵》这篇文章让他指教,他大为称赞,说能看懂他父亲的画的人其实并不多,要具备非凡的艺术领悟力,说我能精辟的解说到这种水平,想来也是为数不多的。当又他听到此文已经在《景德镇陶瓷杂志》上发表了,又流露出有点遗憾。

在我诧异,困惑之即,他笑着对我说,“这幅作品,的你解说的极是,画境画意也道出十之八九,但是有一极为关键精妙之处,尚未窥破,以至于大打折扣,文章失了神采。又道,其中玄机,我若不言,世上之人,恐难知晓,能悟其真意者,也绝非凡人。”接着说“我也是九十年代美术系毕业的大学生,又是出生在书画世家,终生喜文习画,叹道,如果不是听我父亲亲言,我是怎么也领悟不到这其中的玄机”。

他话锋一转,笑着问我,你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吗?我当时就怔住了,一脸窘迫。这是一只什么鸟?这?我从来没想过,嗨,我还真的不知道。他眼光严肃且认真的说道:“正好你为我父亲写这篇文章,我就把这个玄机告诉你吧,对别人我还真的从来没有讲过,我期望借你手中之“笔”,以告世人,让世人了解我父亲,真正读懂此画中的真义。

“这是鸟王,鸟中之王”,他缓缓说道。“鸟中之王?”我大惑不解,感觉黄老师言过其实,过于夸张,这从哪里可以看出之是一只鸟王,我从来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,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。我不由好奇,且又捺下性子听他叙述。

我父亲讲有两点可以证明它是鸟中之王。

其一,他有意把画面的天空留白留的很少,正如你所言,山,几近于天,触手可及,彰显山势极高,鸟鸣之声易达于天,暗含一鸣惊人之意。然,山高飞鸟绝,李白《蜀道难》有诗云: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”蜀道之难黄鹤亦不能飞,况在近乎于天的山巅。这究竟是一只什么鸟?能在此而鸣,不是鸟王,那又会是什么呢?这里已经隐晦的诠释了这鸟的孤独与非凡。“哦”,原来如此,那其二呢,我不禁的问道,我还是不得其解。

“其二嘛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″他笑着答道。“不可言传?”我又是一脸愕然,他诙谐着又对我笑道:“不逗你了,我如实的转告给你吧,原话是这样的,他有意把在山顶的石头,质地画的光滑且细腻,色泽多彩而内敛(石皮带有紫红,赭石,淡绿等色),异于他山之石,其质地实则是块宝石(喜好赌石的玩家都知道,这乃是极品玉石的特征),鸟与山体同色,此“不经意”之设,堪称妙笔,寓意鸟与山二者同属一类,皆为天珍。

然后又给我讲了一个典故“和氏璧”的传说,相传春秋时期,楚国人卞和,在山上砍柴,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。按当时民间传说“凤凰不落无宝地”,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个宝贝,卞和献宝的故事就是和氏璧的由来。“凤凰不落无宝地”,能站在这宝石之巅的,那不正是凤凰么?听到此处,如醍醐灌顶,怪不得这幅画给人的感觉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气势惊人,原来是只“神雀”(即凤凰)画中还暗含此等寓意,心中叹服。

此后在和黄谷老师的深入探讨下,我先后为黄香九老师写下了:

品黄香九《福将》

品黄香九《高山流水》有感

品黄香九《大风歌》有感

品黄香九《炼石的女娲》有感,

均在《景德镇陶瓷杂志》上陆续发表。

卞和说:“我并不是哭我砍去的双脚,是在哭把宝玉当成了石头。”黄老师作品构思奇巧,匠心独运,但曲高和寡,我愿为黄香九这块“和氏璧”拂去浮尘,让天下尽知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